莆田这12处ldquo国保rdqu

2022/8/17 来源:不详

莆田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

(12處)

三清殿,釋迦文佛塔,木蘭陂

寧海橋,鎮海堤,報恩寺塔

湄洲媽祖祖廟,無塵塔,龍華雙塔

天中萬壽塔,仙遊文廟,平海天后宮

小调查

备注:投票时间截止年10月31日,看看哪里是打卡热门?1

元妙觀三清殿

元妙觀三清殿《八閩通志》記:“玄妙觀在舊寧真門外。俗呼舊觀。宋大中詳符二年()建,號‘天慶觀’。元元貞元年()改賜今額。”

周邊景點:大宗伯第,玉井陳氏民居,林揚祖宅,彭鵬故居,興化府城隍廟,鳳山寺,文峰宮,古譙樓2

釋迦文佛塔

釋迦文佛塔廣化寺東側,俗稱廣化寺塔。宋乾道元年()以前建。《八閩通志》記:“東塔院在廣化寺山門內之左,宋時建。”有石浮屠五級。”

周邊景點:西岩寺,石室岩,龜山寺,梅峰寺3

木蘭陂

木蘭陂宋治平元年()長樂錢四娘築陂將軍岩下。熙寧八年(),由候官人李宏主持,於元丰六年()竣工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歷代均有維修。

周邊景點:下橫山五府橋,荔枝王,華亭園頭村,瀨溪古橋,蘭亭寺4

寧海橋

寧海橋元代元統二年(),龜洋寺僧越浦募建。明、清多次重修。十五孔石梁橋,望柱刻獅是元代遺物,橋北端有明初石雕武士2尊。

周邊景點:吉祥寺,蒲口宮,涵江老街,國懽寺,黃巷,囊山慈壽寺,九峰方宅,梧塘老街5

鎮海堤

鎮海堤唐元和八年()福建觀察使裴次元率眾創築防禦海潮的主段長堤。明洪武二十年(),江夏侯周德興拆堤石建平海、莆禧二城。嘉靖十三年()重修,20世紀50年代後側加固、加高。

“沒有鎮海堤,便沒有南洋平原”

周邊景點:塔仔塔,黃石文廟,重興寺,北辰宮,穀城宮(穀城梅雪)

6

報恩寺塔

報恩寺塔,乾隆縣志載,塔建於哲宗紹圣年間(~);又據林氏族譜載,塔創建於隋開皇元年()。清代學者宋際春的《麟山開皇塔》詩中有“上有開皇磚”句,證知宋石塔前身唐塔為磚塔。三層八角樓閣式石塔,須彌座的上下枭浮雕仰蓮,上下坊浮雕覆蓮,束腰浮雕37只形態各異奔獅。塔身各層疊澀出檐。每層四面開拱門,第一層塔門兩旁具有淺龕,內浮雕金剛武士,線條粗獷有力。底層塔室內壁嵌石級上通第二層,室頂作藻井式樣,塔頂的相輪塔剎以8根鐵鏈固定於塔頂角檐脊上。各層八角,檐脊上置鎮塔石佛1尊。報恩寺塔是莆田唯一保留在寺廟中間形式的一座石塔。

周邊景點:東山祖祠,延壽橋,東陽村,清後村桂苑祠

7

湄洲媽祖祖廟

湄洲媽祖祖廟宋雍熙四年()始建天聖年間(~)擴建,明永樂年間(~)鄭和、清康熙年間(~)施瑯和姚啟聖重修並擴建,光緒年間(~)重修。原有正殿2座、偏殿3座,鐘鼓樓、梳妝樓、山門等。

(影像:轉載湄洲媽祖祖廟公眾號)

週邊景點:莆禧古城,賢良港天后祖祠,東吳石塔,金雞廟,吉了寨,西溫古戲台8

無塵塔

無塵塔宋大中詳符年間(~),賜僧智广敕書“無塵”塔額。五層八角樓閣式石塔,石雕覆蓮瓣須彌座。每層八角倚柱為瓜楞形,柱頂斗拱用雙抄雙下昂,檐下出兩層迭涩。塔身每層東南、西南面各有護門武士。塔內壁石塔道盤旋而上。塔剎為葫蘆形。

年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
周邊景點:麥斜岩,菜溪岩,九鯉湖,柳園村,前溪村9

龍華雙塔

龍華雙塔,北宋大觀、政和年間(~)郭勇為母七十和八十壽誕,先後建東塔和西塔。明嘉靖年間(~)被倭寇燒損。年整修。五層八角樓閣式石塔,相輪塔剎。須彌座,轉角力士金剛承托。東西設門。護塔神立在一層東、西門兩側。塔檐下刻斗拱。

?

周邊景點:龍華仙門寺,龍華镇貂峰村古民居,安平橋,金沙宮千年古樟樹

10

天中萬壽塔

天中萬壽塔俗稱塔斗塔、青螺塔,梵語稱“阿育王塔”。位於楓亭鎮塔斗山。始建於五代末,為方形5層實心石構,高7.4米,邊長5.1米,基座用長方形石塊砌成,第一層為須彌座,轉角刻4尊大力士,四周雕刻8條蟠龍;第二層東南西三面刻有花卉浮雕,北面勒石碑文,邊角雕4根束腰圓柱支撐;第三層有9尊浮雕佛像,角柱4尊金剛力士;第四蹭中間浮雕佛像,四角柱浮雕雷電金剛。各層邊緣出檐處都雕有卷草花紋和蓮花覆瓣組成的圖案。頂為蕉葉合初輪剎頂。塔保存較好。年10月,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年6月25日公佈天中萬壽塔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
周邊景點:會元寺,楓亭古街,麟山宮,靈川東汾五帝廟,蓋尾老街,前連村古民居群

11

仙遊文廟

影像:《仙溪小記》游老師供圖

仙遊文廟宋咸平五年()始建,宣和末()毀,後歷經60多次修建,清乾隆四十五年()重建。文廟佔地面積平方米,坐北向南,中軸線上依次為绰楔門、內門堂、泮池、戟門、天池、拜臺、大成殿、聖賢祠,左右有廂房,廊廡,左側為明倫堂。大成殿面闊五間,進深四間,穿斗式構架,內施八卦藻井,重檐歇山頂。

週邊景點:東門石坊,魚和頂老街,南潮宮,楊泗宮,石馬橋,金鳳橋,大濟三會寺,天馬寺12

平海天后宮

平海天后宮宋咸平二年()始建,是湄洲主廟分靈的第一座行祠。清康熙年間(~)統一台灣後由施瑯擴建。佈局保持宋代“工”字佈局,宮內木柱根,俗稱“百柱宮”。大門檐下沿用梭形石柱。門左嵌施瑯的《師泉井記》碑,門右嵌喀爾吉善的《平海天后廟重修碑記》碑。

週邊景點:平海城隍廟,朝陽山,鷺峰寨,獅子岩寺,埭頭天雲洞,汀港天花寺

END

来源

壺蘭毓秀

责任编辑

煎包侠

保护文物,人人有责!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zd/689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